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香港 - 台灣菜 - 阿元來了

[自費] 台灣這個地方對宅女來說其實不算太熟悉, 去的次數我想大約只有十多次而已. 說到台灣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除了他們夜市的美食之外, 大慨就是台灣人濃濃的人情味吧. 其實在香港很少吃台灣菜, 皆因感覺那些餐廳做出來的水準跟台灣吃過的差距太大, 真正做得好吃的台灣菜餐廳, 五隻手指巳數完. 不過去年得知西環有間台灣小店, 朋友吃過都讚好, 一直想去試試, 直到最近終於有時間走過來一探究竟!!

其實這家[阿元來了]早於2015年初巳開業, 經營至今巳有差不多2年時間, 但今時今日每天午飯時間仍然是等位人潮不斷. 據之前看過的報導說店子的老闆是位實實在在從台灣來的年輕人, 名字真的叫阿元, 曾在台灣做飲食生意碰壁多次後努力不斷到今天才能在香港開這家店. 這個應該是真正的成功需苦幹吧~(笑)

店子位於西營盤的第三街, 如果以前要由德輔道西大街走上來一條段斜路才會到, 路程真的有點不容易. 幸好近年這邊巳有港鐵線, 只要由西營盤站出口轉上第三街, 徒步大約3-4分鐘便到, 方便得多.
來過2次都是在午飯時間, 遠遠巳看到為數十多人聚在門口等位. 幸好宅女一個人來, 永遠都比較快便有位. 來這裡是先跟職員拿票等叫號碼入座而非排隊, 這樣的確可以避免人龍打擾到左右店鋪, 人客亦不用死守在店前.
趁著等位期間, 大家就可以拿門口放著的餐紙先點餐, 待叫號碼入座時交給職員, 上菜時間就會比較快.
看看店子供應的食物款式, 這裡主打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地道台灣食品, 要飽肚的有主食魯肉飯, 雞肉飯或肉羹麵/米粉等, 小吃類亦有刈包, 蚵仔煎, 台式香腸, 甜不辣等等. 而飲品選擇更豐富, 多達三十多款, 當中除了大路的珍珠奶茶, 還有冬瓜茶, 薑母茶甚至是台灣啤酒.
價錢方面都算大眾化, 小吃跟飲品平均都是廿多三十元左右, 主食就由三十多到四十多元不等.

等了大約十分鐘左右宅女便可以入座了. 走進店子內, 發現地方不大, 但周圍的裝潢都充滿著台灣地道夜市的風味. 一張張貼在牆上的台式品牌招紙, 天花上掛著的小燈籠, 台灣街頭才找得到的舊式警察巡邏箱....等等, 加上無論是廚房師傅或侍應們都操著台式國語來對應 (當然也懂得廣東話), 真的有如穿過了叮噹的隨意門來到了台北夜市一樣.
店子小小頂多只能容納廿多人, 近門一邊放了3-4張4人桌子, 而盡頭一點則是能坐上6人的單人吧台. 所以繁忙時間等位一定避免不了.

宅女因為一個人來, 永遠可以快點入座. 一進店內馬上把餐紙交給職員, 坐在單人吧台那邊, 舒適度只是一般, 不過都是快吃快走的模式, 所以也不會有太多投訴. 等了2-3分鐘菜便陸陸續續上來, 都算幾快.

冬瓜珍珠 (HK$23)
其實如果點飯麵類的話, 只要加HK$10就可以配紅茶/綠茶類飲品. 不過宅女這天想喝冬瓜茶, 任性的另外單點一杯來試試. 上來的份量都適中, 當中冰較多, 喝一口, 冬瓜茶甜度有點太高, 幸好底下的珍珠夠多而且吃起來軟糯煙韌, 這杯冬瓜茶質素一般, 如果問宅女, 個人還是覺得程班長的冬瓜茶做得比較出色.


魯肉飯 (HK$29)
 如果去過台灣, 或是對台灣美食有點認識的, 應該對魯肉飯不會陌生吧. 宅女本身對魯肉飯沒太深入研究, 不過去過台灣幾次吃到的魯肉飯都有點不太一樣, 後來跟台灣達人朋友說起, 才發現原來台灣的魯肉飯也有分好幾種的. 調味醬汁當然家家都有獨門秘方, 但肉方面大致有分一款是以長條形一塊塊的放在飯上, 亦有另一款是把肉做成肉碎般來伴飯吃. 而阿元來了的招牌魯肉飯, 明顯地就是以前者方式來呈現眼前.
魯肉飯一碗份量剛好夠一人吃, 看起來不覺得很多, 不過當配著如此邪惡的魯肉吃時, 最後其實還是會有很夠飽的感覺出來. 看看飯上放著一大堆的魯肉, 每條肉的肥瘦都分明, 肥脂跟瘦肉相間著. 雖然常常聽人說什麼芝士什麼拉絲很邪惡, 但宅女覺得此刻面對著這碗肥脂滿滿的魯肉飯, 才是真正的邪惡強者呢!!
據知魯肉做法也豪不簡單, 先煮熟再冰鎮後配調味鹵上數小時才完成. 入口每塊魯肉脂香不絕, 肉質鬆化, 肥脂配著台灣米飯來吃恰到好處. 而飯本身都巳經吸收了不少鹵汁, 吃起來咸香中帶點微甜, 味道不會過濃. 本來擔心底下的白飯會很乾, 但配著魯肉來吃, 吃到最後一日都仍有鹵汁伴著. 吃著吃著不禁有著回到台北街頭的感覺. 熱騰騰的一碗飯不消數分鐘巳被宅女全消滅了.

蚵仔煎 (HK$35)
以前不太懂欣賞台式蚵仔煎, 總覺得連在台灣吃到的都不好吃, 後來才發現原來蚵仔煎好不好吃, 除了在於薯粉做成的麵衣比例之外, 配著吃的甜辣醬也是重點. 這裡上來的蚵仔煎很大的一塊, 比較薄身, 看看當中只簡單的加入了蚵仔跟蔥花, 吃起來帶點黏稠的, 蛋味比較重, 麵衣的質地還不錯, 黏得來不會過韌, 不過那麼大塊的蚵仔煎, 最後只找到4顆小小的蚵仔就有點太少了吧. 雖然蚵仔隻隻都夠肥美, 不過份量下得太少, 有點只是在吃蛋餅的感覺, 吃得一點都不過癮. 而且配著的甜辣醬味道也太輕, 雖然宅女不能吃太辣, 但連我都覺得味道不夠惹味時, 就應該是有點問題了. 整體來說這個蚵仔煎水準只是平平.


香菇肉羹麵 (HK$45)
本來想點蚵仔麵線, 怎知道原來這個巳沒有供應了. 改而點了這碗香菇肉羹麵. 上來的份量不算很大碗, 但看到內裡的肉團很多, 而且肉羹的質地也非常杰身, 先喝一口湯羹, 真的非常的黏稠, 味道濃得來不會很咸, 當中帶著點點微辣感, 底下的麵入口順滑, 不過就沒什麼煙韌度, 比較偏淋身, 但可能這樣才會跟肉羹對味, 因為容易掛湯, 每一口都有著湯羹的味道. 而肉羹內的肉團每件體型都較大, 被濃濃的湯羹包裹著, 咬下去肉質軟棉得來帶點彈性, 味道不錯.
雖然不知道這個是不是正宗的台式肉羹, 不過至少宅女覺得味道不錯, 也夠飽肚.


刈包 (HK$30)
其實早陣子香港也有興起過一陣子的刈包小熱潮, 還一連開了幾家刈包專門店. 不過香港人始終貪新鮮, 只做一種刈包未必能滿足到大家. 宅女對刈包不算很熱衷, 但看到這裡有供應, 就點了一客來試試. 上來的份量不大, 當正餐吃是沒可能的, 但如果是點個湯羹或米粉再配來吃就差不多了. 上來的刈包還帶點微熱, 包身非常的軟熟, 中間夾著一片厚厚的肥豬腩肉, 還有不少酸菜, 底下也墊上花生粉. (但不吃芫茜的宅女發現原來也有大量芫茜, 最後只能逐條挑出來~(笑))
據知腩肉是要預先用汁醃製數小時才完成, 入口肉質十分柔軟, 而夠入味, 咸香十足. 配著軟熟的包跟酸菜吃, 其爽脆口感更能豐富整個刈包的味道. 而底下的花生粉更能用作畫龍點眼之用, 吃起來更香口. 其實整體來說水準巳做得不錯, 不過個人喜好的話, 如果那片腩肉可以用再肥一點的, 油香必定會更豐富; 另外花生粉也不妨下多一點, 會令人吃得更滿足.

九份芋圓 (HK$30)
這裡的甜品只有一款, 當然也是台灣地道的, 就是九份芋圓. 記得台灣達人朋友曾帶宅女去過九份一家人氣芋圓店吃過, 想像不到那麼便宜的東西也可以有著這麼美味. 而這裡上來的芋圓一大碗的份量很多, 有點意外. 看看甜湯內的芋圓真的超多, 當中有分兩款分別是地瓜圓跟芋圓, 每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 再配上紅豆跟珍珠, 其實吃完這個基本上巳有半飽的感覺. 地瓜圓跟芋圓吃起來帶點煙韌, 十分軟糯, 不過不知怎的蕃薯跟芋頭的味道不太突出. 而甜湯底略嫌有點淡, 甜度不足. 不過如果不愛吃太甜的朋友應該會喜愛.


因為每次吃的東西比較多, 所以埋單一個人都差不多要一百左右, 只收現金或八達通.
但如果平常來, 只吃個魯肉飯再配個HK$10飲品的話, 基本上50元巳有找, 所以也算是很大眾化的收費.
整體來說感覺這裡的台式食物在香港來說巳經很有台灣風味, 不敢說正不正宗, 始終個人對台式食品研究不深, 但起碼感覺這裡做的食品都很有誠意, 而且吃起來味道不錯, 令人滿意. 當中當然仍是有些地方有著可改善的空間, 但感覺問題不大. 始終在香港要吃到有水準的台式食品的地方不算很多, 難得有著這麼一家親民地道的小店, 還是值得去捧場的.
看到牆上貼著繁忙時段用餐時間只有30分鐘, 看起來時間有點太短. 不過也是可以理解, 皆因店子小, 加上店內格局不是給你用來慢慢吃完坐下來慢慢聊天那種, 基本上吃碗飯/麵, 二三十分鐘巳經很足夠.

吃飽飽後走出店子仍然看到有不少人在等位, 也難怪, 併博中場能利用短短的時間穿過隨意門, 走進來這個仿如台灣夜市鬆一鬆透一透氣, 閉上眼回味下人在台北街頭的感覺, 再吃一口魯肉飯.

等個位, 似乎也是值得的.


**此乃自費食評, 單據巳有展示出來. 如需查証, 歡迎向餐廳/店鋪查証. 如仍不相信, 建議閣下不用參考本人食評.**



阿元來了
西環西營盤第三街73號地舖
TEL: 3579 2460
營業時間: 星期二至日: 11:00-22:00
星期一休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