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夜, 一家人在旺角吃完晚飯, 說起附近有家老字號的糖水店,談得興高采烈, 所以就算吃到飽飽也想一探這家老店鋪.晚上8時左右人不算太多, 但巳經要坐在店外了.
說起韓國料理, 在香港能找到的多半是任食燒肉.不過一來怕肥二來怕熱氣, 所以一向很少會選吃韓食.這天又來到MEGABOX, 看到最近開了家韓食家, 也是吃燒肉的,不過也有其他非燒肉的套餐, 看看餐牌, 不算貴, 環境企理, 便試試吧.
新浦崗還屬工業區, 最近如果不是MIKIKI開幕了, 想也是十年都不會來逛一次.不過這次是看到有團購推薦了個4人餐, 覺得頗化算, 所以決定這天帶家人來試試.7點半左右來到, 附近很多店都關門了, 街上來往的人亦很少, 有點冷清.餐廳人不算很多, 有6,7枱, 大部份都是團購特別來的.
是夜2個好朋友生日, 一行11人齊齊去了這家吃素, 十分有新鮮感!餐廳座落在廟街附近, 不太難找.地方不算很大, 我們一枱坐下後巳佔去了餐廳3分1位置,但環境不太嘈雜, 跟外面廟街排檔相映成趣.
這天跟另一半來到圓方看戲, 差不多下午2時, 午餐還沒吃, 另一半想吃烏冬, 看到這家就在戲院對面, 方便得很.進去時人不多, 因為餐廳下午3時半就關門, 但仍讓我們入座, 說最後點菜時間是3時.
周末約了朋友逛街, 先到油麻地會合.下午3時多, 想起原來自己還未吃午飯, 急急行去周圍找個地方坐下填肚.這附近茶餐廳很多, 但不想吃這些,經過看到有家cafe, 門面好像不錯, 進去看看.
周末都在尖沙咀一帶血併, 完成後看看錶巳經8時多,肚子開始餓, 就跟友人覓食去.朋友都知道我最近不太吃肉, 所以都循著海鮮或light dinner方向找餐廳.來到諾士佛臺, 真的熱鬧非常, 走著走著看到這家環境非常有格調, 而且有主打海鮮生蠔的, 就試試吧.
香港人對小吃的熱潮永遠都是三分鐘熱度,所以常常都看到大部份新食店開張, 但不夠半年又換上了另一家.好像這店前身是BREAD PAPA, 隨著泡芙熱潮減退, 生意難做也失守. 最終上星期換了這家外賣點心連鎖店.
博多拉面一向是我的最愛. 說起一風堂, 就會想起數年前冬天在日本名古屋吃過一次, 不過當時它給我的感覺是一般般, 沒多大驚喜.數年後, 今年7月尖沙咀終於都開了香港分店, 聽說排隊居然閒閒地也要等上個多2個小時, 真的想起就怕怕.....所以一直都不敢去試.不到半年間, 就在銅鑼灣開了第二家分店, 擴展的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側目.所以今天決定一闖銅鑼灣這家分店看看究竟.
如果不是抽到免費戲票, 其實真的很少會來康怡.本來想去太古吃飯, 不過想起人必定會很多, 而且時間有點緊, 還是待在康怡內解決比較安全.可能不熟路的關係, 感覺康怡商場真的很難行, 起初另一半說想吃和民, 怎知找了半小時都找不到, 巳經餓得要命,經過看到這家台灣菜, 不用等位, 頓時兩眼發光, 衝了進去.
妹妹生日, 但正值星期一, 又不能請假, 唯有是大家放工後去吃餐好的.放工巳很累, 妹妹不想去很遠, 所以選了在觀塘APM的TABLE 18慶祝.這家西餐廳一直很想試, 因為風評好像不錯, 午飯時間更是常爆滿.安全起見, 早2天先訂了位. 還好有位, 不過只限個半小時.
周末的 蘭桂坊跟SOHO區永遠都是外國人的天下.每當入夜, 不難看到大街甚至馬路上都聚滿手拿著啤酒或WINE的男男女女.晚上7時多, 飲酒的話時間尚早, 先去SOHO區醫醫肚.朋友極力推薦這家美式西餐廳, 說環境食物都一流.
來到TIVO雖然還是8,9點, 但周末關係, 人潮巳湧現.說實在, 整條雲咸街其實全部都是酒吧, 不過選它的原因還是因為店內搶眼的和式吊燈.人雖多, 但侍應還是可以騰出一張4人枱給我們.
九龍城出名吃泰國菜是眾所周知的.近幾次來吃的話, 都是吃金寶, 雖然是好食抵吃, 但始終也想試試其他店.對上一次吃泰農巳經是3,4年前跟公司同事一起來吃,質素一向中規中距而這晚是第一次跟另一半來吃.
在現今連鎖餐廳橫行當道之際, 自家經營的小型餐廳少之又少, 更莫說是7,80年代旺極一時的大牌檔.大牌檔一直都是香港的特色之一, 所以每當找到一家時, 心中都會有種莫明的親切感.這天周末正值下午茶時間, 炳記仍然人頭湧湧的,我們3個人等了15分鐘才有位.
甜品, 一向是我減肥其間的最大敵人.不過每次吃完甜點, 當中的甜蜜滿足感覺永遠都是我人生最大的動力.來到大坑, 到處都是裝潢特色的蛋糕店. 不過走到街角, 看到這家小小的但裝潢十分有歐陸情調的,情不自禁便走了進去看看.
說起牛雜, 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童年回憶的一部份.兒時還在灣仔舊居, 樓下便有一檔流動小販賣著牛雜, 每當放學時, 媽媽有時候都會買一碗給我和姐姐吃~不過隨著小販阿姐退休, 到我升上中學時那檔牛雜巳完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她兒子開的糖水粥品店.而這家十三座牛雜, 70年代還在柴灣一帶活躍, 不過要數最出名的當然是搬了去北角後天天大排長龍的消息.這天有幸終於來到大坑見識, 雖然不是吃北角那家總店,但大坑這家原本是用來做工場的店, 現在也拿到牌可以一起賣牛雜了.
這天另一半來了跟我吃午飯,不過這段時間通常人很多, 所以近近地在公司附近吃算了.經過這家茶餐廳好像還有位, 所以便進去試試
這晚又是電影之夜, 放工來到MEGABOX, 主要還是貪少人.看到最近這裡開了家北海道十勝豚丼, 以前在尖東吃過, 素質不錯,看看人不多不用等位, 便走去試試
好朋友剛完成了重要大事, 馬上想開壞吃一頓,
上網找了一陣子, 看到這家松屋放題不貴, 風評好像不差, 便馬上訂位試試.
其實沒吃放題巳有一段時間, 因為一來要KEEP FIT不想吃太多, 二來現時的放題水準越來越低.
這天是平日, 所以即日訂位也還有位子.
這天出席完友人一個十分感人的婚禮後, 下午拉大隊一起去了這家王子飯店吃午飯.甫進去, 地方寬敞, 裝潢帶點華麗, 十分不錯.由於是平日, 午飯時間人不算很多, 我們有訂位, 所以不用等.
其實說去澳門, 話多不多. 對上一次去是同年的4月初了. 不過這次信用卡有推廣, 用普通房價可以提昇住豪華套房,
加上妹妹未去過, 所以促成了這次的澳門之旅.
說明是小休之旅, 不想行程太趕, 所以計劃去的地方不算多.
星期六下午下班後2個人便馬上去趕船了.
這次正打算想找家不錯的酒店過個短假期, 剛好看到有個信用卡的優惠, 說預定大倉酒店便可以免費升級豪華套房, 價錢又不算貴, 反正未住過便決定來試一試.
一小時後便到碼頭了, 出了大門馬上有銀河酒店的穿梭巴士, 不用等車, 超方便.
10分鐘便到了~真的超金....好豪華呢~~
九龍灣自從有了PIAGO, 購買日常用品或食物都多了很多選擇.食物攤位多了幾個, 有賣漢堡的, 也有PANCAKE的, 算是有點新鮮其中這家匠工房秀吉是賣八爪魚丸跟日式煎餅,一直想試試.
套餐配搭不外乎是八爪魚丸, 日式煎餅, 炒面跟蛋包飯這4樣. 都是十分飽肚的主食.蛋包飯在這種地方沒勇氣試了, 就試試其他3款.基本上堂食的話都是立食, 沒位子坐, 所以唯有買回家, 反正回家只需5分鐘.先來單點個炒面(HKD$18)
裝得很滿的一盤! 如果單人吃這個應該也很夠飽了. 材料沒什麼, 只有幾片椰菜跟紅蘿蔔. 面條有點硬, 但醬汁不錯, 不會太咸.味道中規中距. 但以$18一大盤來說算幾抵.
日式煎餅併八爪魚丸(HKD$34)
如果單點煎餅是$18, 所以加多少少錢多要個八爪魚丸. 煎餅很大塊也很厚. 中間有些椰菜粒, 醬汁濃郁, 出奇的好吃!!不知不覺自己一個KO了整個餅.
八爪魚丸皮有點厚, 中間的八爪魚有點硬...普普通通, 可以不用試.食物不算很差, 份量偏大份, 但價錢十分相宜, 而且也很飽肚. 平日自己一個沒飯吃時可以考慮外賣回家吃吃.
匠工房秀吉
Hideyoshi
地址 : 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二期4樓Piago內
每當想起小時候吃過的餐廳, 大會堂的美心酒樓一定少不了.回想以前還住在灣仔時, 很多時候星期天我們全家人都會來大會堂飲茶的, 那種熱鬧的場面至今仍在腦海中瀝瀝在目.不過自從搬了去九龍灣後, 鮮有再來吃飯了.事隔巳數年, 這天約了朋友們一起來吃晚飯, 重回這地, 裝潢巳面目全非, 華麗了不少.
其實得知petite Amanda開業巳有一段時間, 非常有興趣想嘗嘗她的蛋糕,但住得遠的關係, 平時真的很少會去中環, 所以一直無緣試試.這天辦事正好在灣仔, 終於抽了點時間特地前去IFC看看.雖然ifc 2期很大, 但不算太難找, 就在2樓盡頭的角落. 地方不算大, 但旁邊有幾張枱可以讓你坐下來堂食的.我本來是打算拿走, 不過經過時正好看到有位子, 反正一件蛋糕不大, 索性吃完才走了.
近年在譚仔當道之下, 其他米線店越做越不濟. 唯有麻酸樂現時仍有5,6家分店.
不過質素一直也是麻麻的.
這晚2個人在淘大, 逛來逛去不知道想吃什麼,
剛好最近買了2張團購, 本想是用作自己有時沒飯吃時用的, 但另一半想吃米線, 便先用掉吧.
這天去了探姐姐跟外甥. 下午茶時間, 一行10人, 8大2小浩浩蕩蕩走了去附近這家開新的日式西餐廳吃個下午茶.說是下午茶, 不過進去時巳經5時左右了, 其實是吃晚餐. 不過下午茶套餐還是可以點.
最近看到團購吃上海菜, 每位只是$138但有多達9道菜, 而且還是在諾士佛臺.
心郁郁的我又買了來試試.
前一天訂位也還有位, 大喜.
6時半準時到遲, 人不多, 只有幾枱食客. 但環境非常優雅寧靜,
跟平常的人龍超長的連鎖上海小籠包店根本是2回事.
這天去了灣仔逛展覽, 完畢後正值午飯時間, 約了另一半在灣仔等, 要選一家容易找的餐廳在內等他.經過看到這家對著大馬路, 餐牌上的午餐好像不錯又不太貴,人也不多不用等位, 便走進去試試.
這天逛在黃大仙, 差不多到晚飯時間, 另一半想吃日本菜,上網查了一下, 原來黃大仙的日本菜餐廳少得可憐.找了間和亭, 知道是跟和民屬同一集團, 應該不會太劣食吧, 便試一試.
新浦崗這地方對於我來說, 一個沒有地鐵站的地區, 真的是10年都不會來一次.不過最近這裡開了一座新的SHOPPING MALL叫MIKIKI, 平日坐巴士經過看到好像很新穎的樣子,所以這天決定去逛逛. 我們由鑽石山慢慢走路前去, 原來也不是很遠, 不過正值午飯時間, 肚子有點餓,另一半以前在新浦崗念書, 比較熟路, 便帶了我去一家他以前常光顧的店吃午餐.
重陽節, 又是登高拜山的日子.這天早上跟親戚一起去拜山, 下午選了這家位於尖沙咀地鐵站口旁邊的酒家飲茶.其實來尖沙咀常常會經過, 但實在沒留意有這家酒樓.上到去人不多, 親戚一早訂了位, 所以有房坐, 不過冷氣超強勁的.
香港要找吃日本刺身飯, 不得不提這家DORAYA.這家定食專門店是專門做各式各樣的刺身飯, 當中尤以吞拿魚最出色. 記得第一次來這家吃過它的吞拿魚飯, 那種入口即溶軟綿綿的感覺至今仍津津樂道.
這天中午時份經過, 看看餐牌心癮又起, 便步下樓梯走進地庫了....
是夜突然掛起了三號風球, 風大雨也開始來, 心血來潮想吃碗熱騰騰的雲吞面.人在九龍灣, 本想去德福的正斗, 不過有點貴.想起對面淘大前陣子開了間叫細蓉記,還未試過,便冒著細雨往淘大衝去.
雖然現時香港潮流FROZEN YOGURT成行成市, 但我自己還是喜歡悠閒一點坐在CAFE慢慢享受甜品.現在要找做得好吃的西式甜點餐廳實在不容易. 當然酒店超水準的那些貴價甜點則另作別論.今天, 很高興能找到一家價格相宜有水準的.
忙碌過後又到了星期天, 一周僅有的一天盡情去吃喝玩樂.這天選擇了跟妹妹一起血併, 不過首先要找個地方醫肚填補一下ENERGY.來到ISQUARE巳是下午2點, 想找個地方悠閒地坐坐, 看到這家西餐廳人不多, 光線充足感覺良好, 便試試吧.
是日小妹正日生辰, 不過撞正平日要上班, 所以也不會怎樣大攪.收工巳有點累, 都不想走太遠, 決定近近地和妹妹2人去POKKA CAFE吃個西餐慶一慶吧.其實以前常常都會去POKKA CAFE, 因為食物水準不錯, 而且連鎖店周圍都有, 不想煩吃什麼時就會惠顧它.不過吃得太多都會厭, 而且它的餐牌上食物數年來變動很少, 近1,2年都比較少去了.
小妹生日, 另一半早訂了帝景酒店房間一晚慶祝. 由於酒店另加優惠假可以享用自助晚餐跟早餐,反正酒店附近比較荒蕪, 不會找到其他吃的, 所以便試試它的自助晚餐拿吃的位置不太多, 感覺有點擠迫, 刺身及果汁攤位甚至是擺在餐廳門外!
從來很少會去荃灣線一帶的地方, 不過今天有事來到荃灣, 所以決定吃個午餐先.不過荃灣的路不太懂走, 又沒有時間慢慢找, 唯有行去地鐵的商場看看算了.午飯時間周圍都很多人, 看到有家南翔饅頭店本來想去試試, 不過見還有很多人等位, 就下次才試了.旁邊那家自家烏冬不用等, 雖然吃過很多次, 不過感覺它食物質素不算很差, 所以決定這家醫肚.
是夜約了一班好朋友吃飯, 順道慶祝小妹的生日.朋友知道我喜愛吃日本菜, 所以決定來這家位於天后的寺田屋試試.其實巳有好幾年沒有來過天后了, 記得最上一次巳經是數年前來吃華姐清湯腩.所以這晚來到天后吃日本菜, 滿有新鮮感.
自問從小到大都不太好月餅, 不過今年機緣巧合可以試到好幾款不同的月餅,所以想來個總結.先來個半島. 因為之前巳聽友人說半島的奶黃月很出名, 尤其是嘉麟樓的更具人氣, 幾萬張月餅卷一出便馬上售罄.雖然訂不到嘉麟樓, 但朋友有信用卡優惠提早訂購半島月餅, 心思思訂了盒迷你的來試,可以吃到2種口味.
前陣子自己中了團購毒, 一口氣買了好幾套團購套餐.用得七七八八, 有些中伏, 有些還可以.今天用的是最後一套買的團購午餐, 地點在灣仔.餐廳是在樓上一樓的, 位置算明顯, 找了一會便看到很大個招牌.
今天是小妹的農曆生日, 所以家人特別請我吃飯慶祝一下~^__^餐廳任我挑, 不過這天要上班, 所以不想走太遠吃了, 看到上星期新開的麵屋一平安在德福開張了, 便決定試試.
是夜約了朋友飯聚, 2個人選擇了九龍塘又一城.本來想吃PIZZA, 誰知道完全滿座, 還要等上8張枱.所以唯有周圍再逛逛, 看到板前壽司, 雖然還是要等10張枱, 但叫號也比較快, 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入座了.
早前又貪平買了一個團購2人套餐, 怎知道太多人訂位了, 最後只能訂到大半個月後的平日星期一晚上.所以是晚放工後特別約了另一半出來尖沙咀, 但由於又有規定只能6點或8點入座, 6點鐵定趕不上了, 所以唯有要逛一會才能去吃8點的.
今天去了弄頭髮, 待了一整天, 什麼也沒下過肚.餓到極點地回到德福, 突然想吃拉面, 看來只有元八是唯一的選擇.